中新网郑州12月7日电 (王宇)作为2023世界5G大会的分论坛,“5G与未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论坛”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。论坛以“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及走向国际”为主题,吸引了国内众多中医药和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,共话5G技术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5G时代是数字时代,中医有没有数据?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王琦在发言时表示,中医药不仅有数据,而且是精准、神奇的大数据。他说,数据驱动着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,只有与5G等前沿技术相向而行,中医药领域才能释放出巨大潜能。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马忠明指出,当前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应用,为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专家学者还聚焦“智慧中医药发展战略和、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”两大议题进行演讲。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院长胡镜清认为,中医药领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现代化、产业化以及走向国际,在此过程中,数字化是必经之路,实操过程中还要探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耦合创新体制机制,突破关键共性技术,培养聚集高端人才。
湖南医药学院校长何清湖指出,通过“互联网+”和5G技术,能够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平台,以医院为主体,紧密连接下级和基层医疗机构,建立一二三级分级诊疗体系与区域协同服务体系,以及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档案和进行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。
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耀献看来,中医药国际化,离不开中医药教育,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,离不开5G技术。借助于5G技术,有利于推动世界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标准化、普及化,将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走向国际。
在圆桌会议环节,多位专家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。大家一致认为,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,不仅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强大势能、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,也对“互联网+中医药”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、带来了更大可能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(刘洋)“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在9月底按期完工,竣工验收顺利通过。10月18日交付第一批单体建筑12栋,11月30日交付17栋单体建筑,12月7日完成仅剩的1栋单体建筑——图书馆项目交付。”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沿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一路向北,记者看到海湖大道一侧生物园区内,青海理工大学的校园书院、研究生公寓、公共教学楼等30栋施工单体项目已全面竣工。
据悉,青海理工大学校园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,占地1640多亩,总建筑面积34.5万平方米,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教学楼、智慧学术中心等30个施工单体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体育馆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王树桐表示,在规划布局方面,青海理工大学采用了“一带双轴、双环四区”的总体结构。“以‘一带’贯穿校园石溪花谷生态链形成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带和‘双轴‘南校门、图书馆组成的学术轴以及书院楼、学生活动中心等单体组成的生活轴组成了校园的特色空间。”
“同时在学术核心区、书院生活区西北方向至东南方向设计的石溪花谷景观带,将绿地景观贯穿于校园公共空间之中,呼应了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,形成了校园绿脉。”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食堂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“你看,校园大门设计通过提取西宁卫城与古城墙的意向符号,复合中式牌楼的意向,以及象征学术殿堂的拱券空间,表达了登堂入室,进入知识宝库的概念,突出了校园标志性形象。”王树桐说。
“校园建筑风貌方面,此次建筑从内涵、材料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青海地方文化特色。”王树桐介绍,例如图书馆设计将青海文化之一——齐家文化作为图书馆的文化源头,玉琮作为方案的形象依据,既展现出了河湟文化根源,建筑方整简约的形象也体现了河湟风格特色。
据了解,青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,它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省高等教育资源布局,提升青海高等教育水平,对区域科学发展、西部大开发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(完)